年终了,各路人马各种盘点确实是珠玉纷呈,大有目不暇给之势,果然是只要赛道分得足够细,人均都是第一名。
在笔者看来,其中有些评选总有点“黑粉也是粉”的味道,有争议我评选机构就出名了,结果合不合理经不经得起推敲嘛......
2024年的结果,到了2025年就作废了,管他呢。
笔者: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、软考系统分析师、软件工程硕士
如果确实是这样的心态去做评选的,那么笔者这篇内容也不需要看了。
首先说明,行业评选的目的和意义,笔者相当清楚,这里就不分析了。
通常评选会分为用户推选和专家评选两大类型。
前者不在本篇讨论范围内。对于后者,也就是专家评选的各种结果,笔者看了一圈,多的也不想说,就说一个点:
评选专家该怎么找,名单上的信息该怎么列?
专家必须要能为评选结果背书,不可能随便选一个人就能参评。而要确定专家是否和评选结果的专业领域相关,重点在于:
奖励记录,技术职称,从业经验,学历学位。
这四大类个人属性,还可以具体细分排队。比如技术职称,人社认可的[1]就高于行业机构的,具体不讨论了。
所以,如果评选专家名单没有明确列出专家的相关性属性,这背书能力就有了裂缝。
话说,可能笔者以后也还得在公众号加上“二十余年信息化管理及技术从业经验”才显得够格发表评论,不然会有无厘头评论说笔者都写的是啥。
能否背书还不仅仅靠专家自己的属性,能否获得公共认可也很重要,比如前述奖励记录。笔者在这里关注的焦点在于:
专家的行政职务是否具备权威性。
答案在笔者看来,是否定的。除非是公权力部门,否则专家的行政职务仅对其所在单位有意义。俗称“出了这个门就什么都不是”。
而即使是公权力,也需要在制约和监督下运行[2],不是可以随便运用的。
所以,专家的行政职务,实际对评选结果并无意义,甚至有可能引致反作用。这句话,读者尤其是评选组织者可以自行斟酌。
评选结果能否经得起推敲,公正性无疑也是关键因素。
专家也是人,是人就会有倾向性。
如何避免专家因个人倾向引入不公正,需要评选组织方制订足够清晰和客观且公开的评选规则,并向评选专家进行了解释,正确引导专家进行客观评选。
而更关键地,专家本身需要作出公正性声明,其作出的具体评比情况可视条件需要而公开。
所以,足够的透明是评选结果公正性的关键支撑。
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,专家是以个人还是以集体去背书评选结果。
这直接决定了是否应该在专家名单中列出其工作单位。但其实逻辑很简单:
除非是专家所在单位牵头或协办的评选,否则专家都只能默认是以个人身份参与评选,工作单位就只能含糊如“某地政数局”、“某国企集团”或者“某大型基础设施”。
“某”是真的只能写某这个字,并不是指代。
如果专家是个人参与,但征得了所在单位的书面同意,这才可以在专家名单中明确写出其工作单位名称,但仍应标注为个人名义参评。
所以,要不要被说是拉大旗作虎皮,这就是分水岭。
如果一项评选不认真和规范地公布信息,而是向受众送出一个大黑箱,笔者就只能推断为故意营造话题了。如前所述,黑粉也是粉嘛。
啥,还有评选是啥信息都不披露,不仅是专家名单的?
撕碎了扔垃圾桶吧。
注:题头图笔者自行拍摄。
[1]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
https://www.mohrss.gov.cn/SYrlzyhshbzb/SYgundongxinwen/201710/t20171024_280005.html
[2] 学习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⑤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
https://www.ccdi.gov.cn/special/sjjzyjw4cqh/jiedu_sjj4cqh/201911/t20191111_204083.html
本站微信订阅号:
本页网址二维码: